首頁 免費面相正文

北京大榮醫療足踝醫生胡霞:小兒馬蹄內翻足治療方案怎麼選?先弄清楚這幾件事

熱門測算

兒童足踝是一個復雜的解剖器官,涉及很多骨、關節、肌肉、韌帶及肌腱等結構。兒童足踝畸形使得原本復雜的足踝部結構及生物力學發生了很多改變,導致對兒童足踝畸形的理解及治療變得困難重重。

其中,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就是常見的臨床難題,其診斷與治療也是臨床醫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

(1)概述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由足下垂、內翻、內收三個主要畸形綜合而成。以後足馬蹄、內翻、內旋,前足內收、內翻、高弓為主要表現的畸形疾病。該病癥是常見的先天性足畸形,可為單側發病,也可雙側。可單獨存在、也可伴隨其它畸形。

據統計,全球的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發病率是1/1000,為小兒骨科的常見疾病,病因不明,致殘率可高達100%。

多數患兒出生後即有明顯畸形,學走路之後逐漸加重,多表現為前足內收、內翻,後足內翻、跖屈等。患兒常用足尖或足外緣甚至足背行走,步態不穩。

(2)病因病理

先天性馬蹄內翻畸形的真正病因迄今不清,多數學者認為該畸形為胚胎早期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引起發育異常所致。

先天性足內翻下垂的病理改變,初期以軟組織異常,足內側肌攣縮,張力增加,關節囊、韌帶及腱膜肥厚,變短,以“跗間骨關節為中心,導致足前部畸形:

1)跗骨間關節內收;

2)踝關節跖屈;

3)足前部內收內翻;

4)跟骨略內翻下垂。

隨年齡增長,體重越來越大,畸形更趨嚴重,跟腱、脛後、趾長屈、拇長屈等肌腱及跖腱膜極度攣縮,具有強的彈性阻力,足部外側軟組織及肌肉持續被牽拉而延伸,足外展功能基本喪失。

(3)臨床表現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出生後一側或雙側足顯示程度不等內翻下垂畸形。輕者足前部內收、下垂、足跖面出現皺褶,背伸外展有彈性阻力,至小兒學走路後,畸形逐漸加重,足部及小腿肌力平衡失調,健康肌攣縮,加之體重影響,足內翻下垂加重,步態不穩,跛行,用足背外緣著地,延誤治療畸形愈加嚴重,足前部向後內翻,足背負重部位產生胼胝及滑囊,脛骨內旋加重。

(4)分型

一般分為僵硬型和松軟型:

1)僵硬型:此型嚴重而固定,跖面可見一條深的橫行皮膚皺褶,跟骨小,跟骨因下垂而隱藏於內,跟腱細而緊,皮膚也相對繃緊,足呈明顯馬蹄、內收、內翻畸形,多為雙側,早期保守治療難以奏效。

2)松軟型:畸形程度較輕,足小,皮膚、肌腱均不緊,可用手法矯正。

據Dimeglio分型:分為四度,即輕度、中度、中度及極重度。

(5)治療方案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越早治療越好,一般出生後1個月的松軟型可手法矯正,僵硬型應在6個月後手術。治療原則主要以矯正畸形為主,早期畸形矯正,足功能均可恢復。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