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免費面相正文

從“被服務”到“我服務”,看這裏的“第二梯隊”自治家園理事會是怎麼做到的?

熱門測算

在普陀區長風社區,網紅地標“半馬蘇河”“第二梯隊”是縈繞在耳邊的高頻詞匯。從零散“民間力量”到社區自治“正規軍”的蝶變升級,從“被服務”到“我服務”的態度轉變,從“共同治理”到“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共治共享局面,長風新村街道“第二梯隊”一步步讓居民“入圈”、讓治理“破圈”、讓幸福“出圈”。

豐富活動特色,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

如何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今年以來,長風新村街道著力於加強“第二梯隊”建設,依托長風一村、雅仕匯都等社區實體陣地,通過策劃開展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的自治活動,搭建起居民之間的“連心橋”,形成“全年齡、全人群”“人人可入圈,事事能為之”良好共治氛圍。今年以來,通過居委會推薦、活動現場招募和宣傳報名等方式,“第二梯隊”在長風一村和雅仕匯都兩個居民區吸引了856名粉絲。

日常中,每周一次的社區“急難愁盼”問需和交流、節日主題手工、便民服務、線上線下隊員招募等活動的開展,既從不同角度調動居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活躍度,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余,拉近了“鄰”距離,增強了居民之間的凝聚力,也為更多有想法、有幹勁的居民搭建交流互動的舞臺。少年兒童是“第二梯隊”服務的一條主線,暑假及周末,兩個居民區為他們精心策劃的12場寓教於樂的活動,培養孩子們的社區“小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孩子及家長對社區的歸屬感、責任感。

展開全文

創新機制促規劃,織密社區自治“服務圈”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社區自治中,“第二梯隊”就好比一個“火車頭”的存在。為深入探索符合長風發展特點和規律的社區自治新路子,找準“第二梯隊”的發展路徑,長風新村街道以長風一村、雅仕匯都為試點,積極探索實踐“1+2+X”的“第二梯隊”運作模式。建立“‘第二梯隊’自治家園理事會”,下設親子文娛、便民服務、綜合治理等理事分會,形成完善的組織架構網,並建立各分會的“思想庫”“智囊團”,讓“散居”在社區各個角落的達人、能人、社會力量、共建單位等都能在“這張網”裏找到存在感、價值感、成就感。

通過“送服務”和“領任務”兩張清單,凝聚“第二梯隊”隊伍,引導隊員服務社區。

此外,“‘第二梯隊’自治家園理事會”自始至終秉持“有事多商量”的服務原則。通過調研、“青年議事會”“小小議事廳”等,聽“心聲”、問“需求”、議“難點”、商“出路”、決“良策”、謀“前景”,不斷提高居民群眾參與度。

小平臺成就自治“能量圈”

雅仕匯都社區兒童之家換新顏、小區綠化“死角”煥生機、流浪貓狗巧治理,長風一村“‘小青風’公益課堂”創辦、“一平米花園”社區小景觀打造、社區“便民服務圈”更具煙火味……“第二梯隊”一項項實打實的服務舉措,都向居民們傳遞著濃濃暖意。在此過程中,很多居民看到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發現自己的需求得到解決,鄰裏之間也形成了更深的羈絆,他們慢慢從“旁觀者”“受益者”轉化為“參與者”,主動加入社區“第二梯隊”,參與社區美好和諧生活的共同締造行動中。

“第二梯隊”在各項工作開展中,還摸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搭建起的微信群,不但成為大家互動交流、“直播”治理動態的“微載體”,還變身為最便捷、最接地氣的“招募平臺”,讓“第二梯隊”的“蓄水池”始終充盈,“精神氣”持久在線。

除此之外,今年暑假,通過以大帶小,一支支“小小梯隊”在大家長們策劃的精彩活動裏孵化而出,從兒童視角助力基層治理,為“第二梯隊”註入了新鮮力量。孩子們的加入,以小促大帶動了一個家庭和社區,充分激活了社區的“內生自治動力”,更多的居民在參與社區自治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這份共治的滿足感和獲得感,初步形成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新格局。

未來,長風新村街道將繼續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攜多方力量,用靠譜行動,匯點滴溫情,凝聚創建“治”慧,持續補短板、鍛長板、優布局、揚優勢,精心培育長風社區自治品牌,讓每一位居民都成為美好社區的“合夥人”,不斷推進“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區“第二梯隊”治理新模式,著力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上海普陀

編輯:張曉鳴 責任編輯:祝越

來源:上海普陀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