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免費面相正文

看“法是怎麼從土地裏長出來的”!華政原創話劇《立場》走進國家大劇院

熱門測算

華東政法大學前身——華東政法學院老院長雷經天的故事從延安的窯洞講到上海的石庫門,又來到北京的天安門。11月2日至4日,華東政法大學原創話劇《立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連演三場。質樸的舞臺帶著觀眾從華政的法學課堂閃回到延安時期那場著名的黃克功案審判,一句句接地氣的臺詞、一個個飽滿生動的人物、雷經天與黃克功之間法理與情理的糾葛,最後都融匯在兩代法學學者的追問與回答之中。謝幕後,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圖說:《立場》劇照 主辦方供圖 (下同)

深紮校園 創新傳播

2021年5月,彼時,《立場》還叫《雷經天》,這部劇在美琪大戲院一經首演便是五場,賀彬、張桐等名演員的陣容,紮實的戲劇創作,讓這部劇備受好評。同年11月,由華政學生參演的青春版受邀參加第七屆中國校園戲劇節、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戲劇邀請展暨南山戲劇節開幕演出,獲得優秀劇目獎。兩年多時間裏,青春版《立場》以沈浸式課程形式深入華政校園,賀彬和張桐都是課程的導師,新生入學時,《立場》還成了華政學子的開學第一課。

講好校史中的黨史故事,講好黨史中的法治故事,《立場》從黃克功這個經典個案中找到了切入口。創作中,不僅華政的師生參與其中,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多所上海高校的藝術家都以開放、研討的方式加入進來,讓這部劇從課堂講臺走到劇場舞臺,進一步走到全國觀眾面前。華東政法大學黨委書記郭為祿透露,《立場》還將拍攝成電影,讓這個故事被更多觀眾了解。

展開全文

回到延安 走近人物

時隔兩年多,再次走近雷經天這個人物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賀彬專程到延安住了將近一個月。在那片黃土高原上,他看到了窯洞,看到了寶塔山,看到了山上的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他走進當年的法院,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聽講解員講述當年的故事,感受延安精神,感受劇本裏描寫的“法是怎麼從土地裏長出來的”。賀彬感慨,角色和演員之間確實是有距離的,但他把雷經天當成他的老師、他的摯友,去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精神世界,“這也是我為什麼一定要去延安的原因,我要用他的精神來說臺詞、用他的意誌去表達。”

《立場》可以說是著名影視演員張桐的話劇處女作,首演時的他,在《立場》中摸索著話劇表演的門路,他在塑造黃克功這個人物時,也帶著自己的設計,比如這是一位穿著皮靴的戰鬥英雄。如今他已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的一名演員,在北京演出,讓他重新感受到了這部戲留給觀眾的討論空間之大。黃克功這個人物身上的矛盾點充滿了戲劇張力,從臺上陜北百姓和學生的討論中,觀眾可以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的法治實踐是紮根中國大地的,法治的立場是“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

討論不斷 思考不止

散戲後的劇場大廳裏,三五成群的觀眾仍在熱烈討論。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郭武軍說,被黃克功殺害的女學生劉茜所在的陜北公學,正是西北政法大學的前身,舞臺上講述的故事其實是和校史緊緊交織的。全劇的尾聲圍繞黃克功如何審判的辯論,郭武軍感到十分精彩:“從藝術的角度讓公眾理解,法治到底選擇了什麼樣的立場,法律人到底應該堅守什麼、尊重什麼。‘立場’這個名字改得非常好,不再只是講述一個人物的故事,而是講述了我們的法律如何走到今天的一段歷程。”

這部話劇的藝術性也得到了北京觀眾的認可。中國政法大學法商管理系副教授華憶昕是一名話劇愛好者,她表示觀演的過程內心十分糾結,“這是一個很公正的審判”,但這份公正來得並不容易,一邊是雷經天與黃克功的友情,一邊是雷經天與許多有誌青年追求的法治的、進步的、公平的新社會,“當兩者產生衝突的時候,考驗法律人的時候就到了。”華憶昕對舞臺的燈光印象深刻,一束聚光打到雷經天的身上,最終慢慢消散,她看到了雷經天的孤獨,即便會共情,但法律人只能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她說:“我們現在追求的是更精湛的立法技術或司法審判的技術,但《立場》告訴我們,在這個層面之前,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樣的法治精神,這部話劇帶給我們這些思考。”(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趙玥 北京今日電)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